近年來,人們從快遞行業強勁韌性的發展中,感受著生機勃勃的活力中國。如今,快遞已經成為反映經濟活躍度的一個新晉指標,值得欣慰。
筆者認為,如何更好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推進快遞業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成為當前擺在面前的重大課題。
重要一環
建設快遞業高標準市場體系,是交通強國郵政篇章的重要一環。
據統計,2022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105.8億件,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筆者認為,這里的“體量之大”和“塊頭之強”中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2020年初發布的《郵政強國建設行動綱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郵政強國,實現網絡通達全球化、設施設備智能化、發展方式集約化、服務供給多元化,基本實現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郵政業規模體量和發展質量大幅躍升,郵政企業運營規模位居全球郵政前列,快遞形成若干家萬億級企業集團,行業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與發達國家相當,部分地區和重點領域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前列。
對于行業自身來說,快遞是具備雙向競爭的,超大規模的內需市場,為快遞釋放潛力巨大、空間廣闊的消費需求提供了支撐。而面向全球競爭,各行各業走出去,又需要快遞提供強大的國際寄遞網絡的支撐。因此,快遞業建設共享、開放、包容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恰恰是“由大到強”的必然路徑選擇。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階段。就行業而言,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化對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快遞業面臨的老問題和新矛盾的認識,進而明確快遞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內涵。
高標準快遞市場體系是快遞業發展到高級階段需要構建的目標。具體來說,就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支撐,以人才、技術、資本、數據等高端要素在國內和國際市場有序流動為依托,以服務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為目標的框架設計。
快遞業高標準市場體系應該是“競爭有序、開放有度、制度有效、治理有方”,同時具備內在自我發展與自我調節的動態市場體系。其中,“競爭有序”體現的是快遞業本身,以及快遞業與關聯產業形成緊密的競合關系網絡,有健康有序的協同組織體系;“開放有度”體現的是既適應統一開放的大格局,又保持行業發展的必要可控性和安全性;“制度有效”體現的是適應高標準市場體系所建立的制度框架,要起到引領和規范作用;“治理有方”體現的是市場主體的內部管控和政府監管的外部干預;至于“動態”,則體現的是可持續、可調節、可順勢,反映了市場的自我調節作用和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全新課題
高標準的快遞市場體系是一個全新課題,如何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樣,都沒有現成的經驗。
如今,中國的快遞業已連續多年占據全球業務量榜首,市場主體和規模日益擴大,但總體競爭力還不強,龍頭企業與國際領軍品牌還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才是快遞業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目標。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建立和夯實各項基礎條件,以適應高標準市場體系的不斷發展,推動我國由快遞大國向快遞強國轉變。
在我國快遞業成長過程中,快遞業市場體系建設和發展積累了一定的改革和實踐經驗,可為如今高標準市場體系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借鑒。更為重要的是,面對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改革與創新、對內與對外等關系,更好地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建設。
以筆者之見,其中有幾個原則需要堅持:一是市場決定原則。市場體系作為運行載體,對市場機制作用的發揮不可或缺,因此,構建快遞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二是統籌監管原則。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還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三是多層次與多樣性原則。客觀來講,快遞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推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新發展格局下,快遞業發展要基于我國國內循環的現實基礎和國際循環的客觀背景,多層次多維度進行構建,推動快遞業與現代產業體系、城鄉發展體系、供應鏈體系等深度融合,實現協調發展。
四是安全發展原則。當前,快遞業全環節全鏈條的安全發展已然成為快遞業高標準市場體系不容忽視的部分,如何保障生產安全、信息安全、寄遞渠道安全、從業人員安全等,越來越重要。另外,快遞業發展的生態安全也將成為新的課題,低碳循環必定是新的方向和重要賽道。
找準路徑
快遞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路徑是什么?當前,我國快遞業正經歷由大到強的時代變革。作為國家社會公用事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業發揮著戰略性、先導性作用,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是必由之路和必然選擇。
一要加強快遞業發展的戰略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在區域發展、產城融合、產業配套、龍頭企業培育、參與國際競爭等方面,加強政府引領,推進市場要素合理配置。
二要激發企業活力,發揮國有企業的主導主體作用,更好地發揮民營企業的先行先試作用,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和完善,規范資本在快遞市場領域的行為,加強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體系和營商環境建設。
三要明晰體系建設的步驟,要堅持需求導向,以效益為本,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要夯實市場基礎,重點突破短板弱項,加強基礎設施、物流網絡、科技創新等;要突出典型,分步實施,適應國家戰略、行業和企業發展需要。
在筆者看來,構建高標準的快遞業市場體系,要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高度重視市場運行的風險挑戰和市場體系安全;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和社會的作用,建立健全綜合監管協調機制,加強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共享,完善“互聯網+監管”手段,健全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制度,完善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推進分級分類監管。此外,還要健全社會監督機制,發揮快遞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市場專業化服務組織的監督作用、公眾和輿論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