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義烏鐵路口岸,裝卸貨物的大卡車絡繹不絕,進場、吊裝、發車,一派繁忙且熱鬧的景象。
現場,有一群青年,穿梭在集裝箱的“海洋”,堅守崗位一線,為中歐班列(義烏)保駕護航。31歲的朱林峰就是其中之一。朱林峰是義烏市國際陸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義烏陸港集團”)的一名基層黨員,主要負責集裝箱裝卸作業。
“現在有4名吊車司機,采用三班倒的方式,平均每人作業8小時,吊裝500個到600個集裝箱,多的時候要吊裝1000個左右。”朱林峰說,這些集裝箱多數發往西班牙、德國、俄羅斯等國。車子加封進場后,司機們先把集裝箱落地,然后等待海關的發運信息,接著再把集裝箱吊裝至集卡車,運到龍門吊下面,裝到中歐班列的車板上,發往國外。
一個個集裝箱整齊有序堆放,離不開鐵路口岸數智堆場系統。王嘉程正是該系統的一名管理員。作為一名年輕黨員,王嘉程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帶頭走訪調研園區內25家物流企業,并根據企業訴求,參與數智堆場系統開發建設全過程。
“現在,集卡司機可以通過系統提前預約,實現‘進箱秒放’,還能線上直接獲取對位編號,落箱作業十分便捷。”王嘉程告訴記者,數智堆場系統目前已實現堆場落箱智能分配、轉場分區作業的數字化智能管理,可高精度識別集裝箱信息,實現集卡車“無感放行”。正因為如此,車輛通行時間從30分鐘壓縮至5分鐘以內,場站作業效率提升30%以上。
近年來,在義烏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義烏陸港集團推進企業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年輕干部鍛煉培養,選派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磨煉,推動義烏鐵路口岸實現能級提升。2024年以來,這支隊伍累計護航中歐班列(義烏)和海鐵聯運班列發運超18萬標箱。
義烏陸港集團與海關、鐵路等單位積極開展黨建聯建共建,全力打造跨領域、跨行業黨建平臺,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保障中歐班列(義烏)運行更加穩健高效。此外,義烏陸港集團還常態化開展助企紓困活動,2024年以來累計收集并解決企業難題35個,解決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