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鐵路部門獲悉今年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累計發送貨物42.4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5%。截止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已輻射中國17省61市115個站點貨物流向通達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93個港口。
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
西部陸海新通道位于我國西部地區腹地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為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7年4月28日首趟“渝桂新”南向通道試運行班列從廣西欽州港站開出駛向重慶團結村站這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的前身。2018年11月中國、新加坡正式簽署《關于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將“南向通道”正式更名為“陸海新通道”。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從2017年到2022年的6年時間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實現由線及面、形成網絡。線路也從最初只有北部灣—重慶1條發展到如今常態化開行北部灣港—重慶、四川、云南、貴州、河南、桂東和桂北7條并在重慶與中歐班列實現無縫銜接。運輸品類也由最初的陶瓷、板材等50多個增加至目前糧食、汽車配件、電腦配件、裝飾材料等940多個。
數據顯示6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集裝箱運量實現強勁增長。2017年到2022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年發送集裝箱貨物從3382標箱增長到75.6萬標箱6年增長了223倍。
如今從柬埔寨大米到泰國香水椰、山竹以及越南百香果、榴蓮……越來越多的東盟國家農產品正在源源不斷地通過陸海新通道進入中國市場成為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常客”。而中國的新能源、新材料、機電產品等產品采用通關一體化模式向海關完成出口申報后就可通過鐵路和海運無縫銜接運往國外。
短短6年間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無到有、從試運行到常態化、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展示出良好發展勢頭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了強勁動能。
激發西部開放潛能
據2022年度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指數報告)顯示2022年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發展卓有成效的一年。經計算2022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為135.2較2021年的122.6、2020年的102.0分別增長10.3%和32.5%表明2022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整體執行情況良好運行成效遞增。
據介紹西部陸海新通道不斷完善鐵路、公路、港口、口岸等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培育國際鐵海聯運、跨境公路運輸、國際鐵路聯運等物流組織方式為西部地區提供了一條便捷暢通的物流大通道幫助西部地區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特別是與東盟十國之間的經貿交流變得更加便捷將西部內陸地區從對外開放的“后衛”變成“前鋒”帶動了沿線貿易增長成為推動西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談到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優勢重慶萬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物流經理林政介紹說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節省時間運輸更高效。通過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運輸比原來縮短了10天左右的時間幫助企業產品提高了國際競爭力;二是降低了經濟成本更有利于企業將更多產品出口海外搶占海外市場;三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匯聚到涪陵區形成產業集群有助于企業下一步壯大發展。
“2021年底到現在我們公司經西部陸海新通道由涪陵到欽州港已累計發出 467 標箱貨物近期還將發出 424 標箱貨物貨值總額超兩千萬美元。”林政說。
2023年5月5日在西部陸海新通道“13+2”區域海關合作機制順利運行的良好基礎下重慶海關與南寧海關簽署了《共同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合作備忘錄》將進一步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指數報告顯示外貿規模和產業規模方面沿線省區市指標規模增長迅速外貿規模指數為132.7產業規模指數為129.1西部陸海新通道政策紅利顯現。數據顯示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對東盟十國進出口額從2019年的6916億元人民幣提升至2022年的8817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91%。而數據增長的背后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帶動形成的巨大市場。
國鐵南寧局貨運服務中心副主任蔣玉珍告訴記者西部陸海新通道在服務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揮了重要作用。讓廣西的食糖、紙制品、食用油等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入萬千百姓家柳州地區的汽車配件等產品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走向世界。
西部陸海新通道將沿線地區的豐饒物產帶向遠方也讓經濟增長的內生力量深植當地成為連接東南亞國家和亞歐內陸國家的陸橋紐帶對破解我國西部地區物流難題、激發西部開放潛能具有重要意義。
踏歌新時代逐夢新征程。展望未來作為一條涌動著生機與活力的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見證著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也必將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驚喜、更多福利書寫對外開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