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大部分時間的低迷之后,全球制造業活動和貨運顯示出復蘇的跡象,這可能會在2024年晚些時候支撐石油消費和價格。
但來自美國的指標則更加喜憂參半,在央行開始降息以刺激昂貴耐用品的消費之前,美國的制造商可能會陷入困境。
根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2024年2月至4月的三個月里,全球工業產出增長了1.6%。
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來,工業活動增長相對緩慢但穩定,穩定了大宗商品價格(“世界貿易監測”,CPB 2024年6月25日)。
全球貨運也開始增長,2024年2月至4月的貨運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0.9%。
貨運量正以自2022年底經濟衰退開始以來最快的速度增長,盡管與前30年相比增長乏力。
在亞洲,貨運增長更為強勁。2024年1月至5月,通過新加坡港口處理的集裝箱達到了創紀錄的1690萬個20英尺標準箱,而去年同期為1570萬個標準箱。
隨著貿易周期轉向上行,以出口導向型制造業為主的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100)升至30個月高點。
即使在日本,成田國際機場(Narita International Airport)也報告說,4月份的季節性航空貨運量出現了兩年多來的首次增長。
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倫敦希思羅機場在今年前五個月處理了創紀錄的62萬噸航空貨物,這是自2019年大流行之前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的情況則復雜得多,通過港口運輸的集裝箱貨運量增長強勁,但通過鐵路和公路運輸的國內貨運量表現疲軟。
今年頭四個月,美國前九大集裝箱港口處理了近1100萬標準箱,而一年前還不到1000萬標準箱。
主要鐵路運輸的集裝箱數量比去年增長了10%左右,盡管有跡象表明,自2024年初以來,這一反彈已經停滯。
相比之下,公路貨運繼續下降,盡管下降速度比2023年慢。卡車運輸的持續低迷可能解釋了為什么柴油消費在2023年底和2024年初出人意料地疲軟。
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走強可能會鼓勵進口,而高利率則抑制了對國內制造的昂貴耐用品的需求。
過去一年,美國制造業生產和非國防資本財(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運輸項目)新訂單均持平。
事實證明,經濟復蘇的速度比年初預期的要慢得多,也更加不穩定,這給柴油消費和油價帶來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