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代是班輪運輸史無前例的混亂時期,這反過來又為該行業創下歷史最高收益創造了條件。迄今為止,量化這種破壞(無論是新冠疫情、巴拿馬干旱還是紅海航運危機)如何等同于運費上漲一直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然而,世界銀行的一份工作文件通過新推出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SI)成功地對這些數字進行了統計。
該指數由 Jean-François Arvis、Cordula Rastogi、Jean-Paul Rodrigue 和 Daria Ulybina 開發,顯示每 100 萬標箱的集裝箱貿易面臨壓力,上海集裝箱貨運指數 (SCFI)(領先的現貨指標)就會增加 2300 美元每 teu(見下圖)。
該指數源自自動識別系統跟蹤數據。它計算以 teu 為單位的等效滯留船舶運力,提供港口、國家、區域和全球層面的數據。
新指數的創建者表示:“無論原因如何,延誤或改道都意味著破壞會在全球范圍內擴散。”
SCFI在過去一個月中見頂,今天又下跌115點至3332.67點。在 2024 年的大部分時間里,該指數一直處于新冠時代以外從未經歷過的高位。
每 100 萬標準箱面臨壓力,SCFI 就會增加 2300 美元
馬士基是明確認為市場依然強勁的航運公司之一。這家丹麥航運公司昨天兩個月內第二次上調全年財務指引,理由是紅海局勢導致供應鏈持續中斷,馬士基現在預計這種情況“至少”會持續到 2024 年底。再加上其所描述的持續“強勁”的集裝箱市場需求
即將到來的班輪運輸的下一個潛在重大干擾是美國東海岸的罷工,港口運營商和碼頭工人之間的談判最近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