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海事數據分析公司Sea-Intelligence報告說,疫情引發的全球供應鏈最初中斷對那些獨立于現有聯盟結構運作的非聯盟服務產生了深遠影響。
許多這些服務停止了東西方主要貿易路線的運營。
然而,Sea-Intelligence表示,貨物需求的激增,加上現貨價格的上漲,導致非聯盟運力大量涌入市場,以至于即使是在亞洲-北歐這個主要由聯盟運營的航線上,也出現了幾家利基航空公司的進入。
圖1顯示了亞洲到北美西海岸貿易的非聯盟運力的歷史份額,以及未來12周的運力,基于航運公司當前的部署計劃。
海洋情報分析人士說,未來幾個月,亞洲-北美西海岸貿易航線上的非聯盟航線運力份額將大幅增加。數據顯示,貿易航線上近30%的已部署運力計劃提供給聯盟結構以外的服務。
“我們在亞洲-北歐看到了類似的模式,但在亞洲-北美東海岸和亞洲-地中海則不那么明顯,”Sea-Intelligence的首席執行官艾倫·墨菲指出。“在亞洲-北歐,如果目前的12周前景保持不變,我們將看到貿易航線上的非聯盟運力達到創紀錄的水平(觸及12%)。”
墨菲解釋說:“在主要的東西方航線上,很明顯,現貨匯率是推動非聯盟份額增長的主要因素;大流行期間現貨費率的急劇上升引發了非聯盟服務的急劇增加,而在2022年下半年現貨費率暴跌時,反之亦然。這種模式現在再次重演,因為近幾個月來現貨費率急劇上升,再次與非聯盟服務的增加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