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下稱:集運指數期貨)再度出現下跌,主力合約2412合約盤中跌幅一度擴大至10%,最終報收于1607點,當日跌幅8.73%。
今年以來集運指數期貨價格波動,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自1月2日至7月4日,集運指數期貨累計上漲221%;但自7月4日至9月9日又出現下跌,區間跌幅達64%。南華期貨境外市場分析師傅小燕表示,下跌原因主要是需求疲軟,航運公司裝載率低,航運價格持續下調。
以色列反戰示威升級
“集運指數期貨上市之初,期貨價格的走勢更多是即期運價走勢的驅動。而自去年紅海沖突以來,歐洲線路的船只能繞行好望角,這導致航行時間變長后貨主開啟提前發貨,供需錯配下運價快速上沖,集運指數期貨價格也隨之暴漲。”國投安信期貨首席分析師高明宇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傅小燕表示,在6月初巴以進行新一輪和談開始,運價波動就開始發生變化。因為繞行船舶已經充分最大化,從近期閑置運力拐頭回升的狀態可以看出,目前需求疲軟主導的情形下,船舶停航數量增多。可以說,巴以沖突對運價的邊際利多逐步進入衰竭階段。
據了解,目前以色列面臨的安全局勢較為嚴峻,盡管伊朗尚未正式介入戰爭,但中東的“抵抗之弧”國家(如哈馬斯、真主黨、伊拉克民兵組織)頻繁對以色列發起襲擊,令局勢緊張。與此同時,近期以色列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示威,超過75萬人參與。
“以色列國內示威的核心原因包括政府拒絕停止對加沙的軍事行動,以及該國遭受哈馬斯等組織的連續攻擊,導致民眾對戰爭的強烈反感。此外,胡塞武裝對紅海的軍事封鎖,幾乎中斷了以色列的進出口貿易,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民生,這也是導致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中州期貨研究所副所長王吉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王吉帥表示,美國計劃分兩階段撤出駐伊拉克的軍事力量,這對以色列來說也是一個不利的消息,撤軍不僅會降低以色列士兵的士氣,而且美國此舉也被解讀為向以色列施壓,促其與哈馬斯簽署停火協議。因此,以色列目前面臨內外困境,戰爭與經濟壓力并存,而美國撤軍加劇了以色列的孤立感,未來局勢走向充滿不確定性。
航運淡季運價下調
自8月初以來,隨著頭部航運公司紛紛下調航運價格,市場悲觀情緒持續蔓延,從而驅動期貨價格連續破位下行。對此,高明宇表示,由于8月初需求轉淡,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公司交替調低運價,以“運價換貨量”的思路試圖在高利潤階段盡可能賺取更多收益,隨后其余航司或主動或被動的加入價格戰中,頻繁調低運價。
“9月上、中、下旬各航運船司運費呈現‘下半月跌勢加速’的態勢,我們以馬士基為例,9月2日—9月8日,20箱型報價3725美元/TEU,40箱型報價6220美元/FEU;9月9日—9月15日,20箱型報價3269美元/TEU,40箱型報價5651美元/FEU。”傅小燕稱。
傅小燕表示,9月16日—9月22日,20箱型報價2800美元/TEU,40箱型報價4700美元/FEU。從數據上看,上半月20箱型報價下跌456美元/TEU,下半月20箱型報價下跌469美元/TEU;上半月40箱型報價下跌569美元/FEU,下半月40箱型報價下跌951美元/FEU。
據了解,根據往年的規律,歐洲航運路線通常會在7月和8月迎來旺季,而9月份開始逐漸進入淡季,到了9月末以及10月初國慶期間,現貨運價會出現一小波上漲,隨后運價再度轉跌,或低位徘徊,直至11月末伴隨旺季來臨繼續轉漲。
不過,高明宇表示,今年較常規年份情形有較大不同,前期高利潤疊加供大于求的格局下,船運公司的挺價意圖對于運價起主導影響。目前歐洲航運路線的各航司國慶期間停航計劃均已公布,其中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公司停航力度與去年相當。
據了解,OA聯盟(全稱Office Automation Alliance)是一個由多家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海運公司組成的合作組織。今年OA聯盟相較去年計劃偏少偏晚,航運公司獨立運行的航線尚無國慶期間停航安排,這顯示高運價下航運公司主動收縮運力挺價的意愿偏低,對于運價的支撐作用有限。
“在正常年份中,我們統計2016年—2019年歐線即期運費季節性走勢發現,9月底運價觸底反彈概率較大。而支撐運價反彈的因素在于國慶發運量增加。因此,不排除,節前船司在弱需求背景下低價攬貨,維持高裝載率,而到了9月底10月初買方再訂艙時面臨艙位緊張,運價再度上漲的情況。”上海某貨代公司李經理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機構稱下半年期價易跌難漲
自集運指數期貨上市交易以來,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參與,包括產業內的貨主、貨代企業,以及產業外的金融機構等。高明宇表示,作為一個新型的價格管理工具,一些航運企業也進入市場使用衍生品進行運價的風險管理。與此同時,國內的航運上市公司也在關注集運指數期貨的走勢,集運指數期貨的上市也增強了市場的透明度和預測能力。
隨著期貨價格持續下跌,集運指數期貨的多空持倉也發現變化。傅小燕表示,通過觀察發現,8月初以來,多頭凈持倉量增幅高于空頭增持倉量,其中多頭凈持倉于9月5日達到近一個月高點而快速回落,空頭凈持倉于9月2日達到近一個月高點后震蕩回落。
據南華期貨統計,從近遠期合約跌幅來看,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現象。比如8月1日—9月6日區間,各合約跌幅排序,集運指數EC2502(-47.8%)>EC2504(-47.26%)>EC2506(-46.98%)>EC2412(-46.04%)>EC2410(-35.44%)>EC2508(-21.31%)
傅小燕表示,不同合約背后有不同交易邏輯,其中EC2410合約受基差影響較大,EC2508合約屬于旺季合約,EC2502合約屬于“春節”合約,EC2504和EC2506合約屬于“需淡旺季轉折點”合約。集運指數期貨在經歷了2個月的下跌之后,隨著2410合約交割月的臨近,市場會更關注高基差回歸。
其表示,航運價格短期的漲跌與淡季還是旺季沒有太大關系,只有當運價上漲或者下跌的可持續時間較長的情況下,這時候再去談論淡季和旺季對運價的影響才有意義。因此,預計在歐美經濟持續低迷、美聯儲降息預期下,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升溫,運價會處于“易跌難漲”的狀態。
高明宇表示,預計短期內盤面仍將維持弱勢走勢,需現貨跌勢放緩方有望緩解悲觀情緒。不過,當下航司未見穩價意向,國慶期間空班力度不及預期,對于運價的支撐作用有限。而且目前航運公司在下調運費之際,貨主追漲殺跌的心態也影響了部分需求的釋放,9月底能否出現一波挺價行情,還是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建議目前以觀望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