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集裝箱貿易統計數據,自2019年以來,全球集裝箱市場增長了8%,到2024年達到1.832億標準箱。
BIMCO首席航運分析師尼爾斯·拉斯穆森(Niels Rasmussen)表示,然而,這種增長非常不平衡,區域進出口不平衡增加了33%。
2019年,區域不平衡總額為5880萬標準箱,相當于區域間貿易的52%,但到2024年增長到8490萬標準箱,占區域間貿易的70%。
從絕對值來看,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不平衡仍然最大,達到4240萬標準箱,高于2019年的2940萬標準箱。換句話說,2024年該地區每進口一個標準箱,就出口3個標準箱。
拉斯穆森表示:“與除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外的所有其他地區相比,東亞和東南亞的出口增長更快,推動了貿易失衡的加劇。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亞洲地區的出口增長了1090萬標準箱,而區域間市場總量僅增長了950萬標準箱。”
此外,東亞和東南亞的進口在2024年比2019年下降了9%,這導致了出口的萎縮,特別是來自歐洲、地中海和北美地區的出口。
歷史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相對不平衡是最大的。然而,在2024年,北美的失衡是最大的。北美每出口一個標準箱,就進口2.5個標準箱。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進口是出口的2.3倍。
這種相對不平衡在歐洲和地中海以及南美和中美洲地區也有所增加,但在大洋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次大陸和中東地區有所減少。
2012年至2020年,區域間貿易差額總體保持在48-53%之間。隨著東亞和東南亞的出口增長11%,2021年開始攀升。2024年,這些地區的出口比2019年增長了21%,而同期區域間市場總額僅增長了8%。
Rasmussen評論道:“區域內的不平衡,以及特定集裝箱尺寸和類型的不平衡,決定了班輪運營商定位空集裝箱的成本。然而,日益加劇的地區失衡指向一個更大、可能代價更高的問題。為了適應不斷增長的直航貿易,班輪運營商必須部署更多或更大的船舶,而回程貿易的收入潛力卻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