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提議對停靠在美國港口的中國建造和中國運營的船舶征收高額新費用,此舉可能重塑北美航線,并為加拿大的港口和鐵路帶來重大優勢。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提議,在中國建造的船舶每次停靠美國港口將面臨高達150萬美元的費用。即便是擁有一艘中國造船舶的船舶運營商,每次調用也可能被收取50萬美元的費用,而像中遠這樣的中國航運公司,無論任何一艘船來自何處,每次調用都會被收取100萬美元的費用。
這些前所未有的關稅旨在對抗中國在全球造船業和海運領域的主導地位,但可能無意中擾亂美國的貿易流動和供應鏈。
業內專家預測,這些費用將使大量貨運量從美國港口轉向加拿大港口。Flexport的首席執行官Ryan Petersen在社交媒體上指出,“許多前往美國的貨物將試圖轉移到魯珀特王子港和溫哥華,然后再通過鐵路進入芝加哥和其他東部城市。”
另一個贏家將是加拿大的鐵路運營商和港口,因為許多前往美國的貨物將試圖轉到魯珀特王子港和溫哥華,然后再通過鐵路轉到芝加哥和其他東部城市。這些港口通常是擁擠的,因此它們無法吸收太多的容量。
溫哥華和魯珀特王子港等加拿大港口已經是跨太平洋的重要門戶,它們已經準備好利用這一轉變。通過加拿大國家航空公司和加拿大太平洋堪薩斯城航空公司這樣的航空公司,這些港口與美國中心地帶有著強大的鐵路連接,可以無縫地處理增加的交通流量。
由于中國制造的船舶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這些費用的影響被放大了。船舶經紀公司Clarksons報告稱,目前全球有24800艘這樣的船只在運營,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甚至一些懸掛美國國旗的船只也是在中國造船廠建造的。
對集裝箱航運公司來說,財務上的打擊可能是驚人的。彼得森估計,集裝箱船平均一次航行能產生大約1500萬美元的收入。典型的服務在美國停靠三個港口,每次航行的費用可能達到450萬美元,幾乎是收入的三分之一。集裝箱航運公司可能會將這些成本轉嫁給美國進口商,使中國制造的船只的運輸成本遠遠高于非中國制造的船只。
該提案還引入了雄心勃勃的美國貨物優先規則,要求越來越多的美國出口貨物由懸掛美國國旗并最終由美國制造的船只運輸。這可能會促使出口商通過加拿大港口運輸貨物,以避免潛在的運力短缺。
雖然尚未最終確定,但這些費用標志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大幅升級。對于加拿大港口和多式聯運運營商來說,隨著供應鏈的適應,它們帶來了潛在的意外之財。然而,如果該計劃繼續下去,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可能會面臨更高的成本。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3月24日之前接受公眾對該提案的意見,最終決定將由特朗普總統做出。考慮到供應鏈中斷和消費價格上漲的風險,政府可能面臨調整或推遲該計劃的壓力。擬議中的費用與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一致,這是對他的政治基礎的一個關鍵吸引力。
隨著這一趨勢的發展,托運人和物流供應商必須密切跟蹤事態發展,并做好應急準備。北美貿易路線的重大重新劃分可能即將到來,加拿大鐵路公司有望成為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