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裝箱海運市場貨量整體呈現增長態勢,但市場出貨節奏有所放緩。據上海航運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自1月初的高位以來,已連續八周下滑,累計跌幅超過42%。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市場貨量有所增長,但由于出貨節奏減緩,運價在短期內可能繼續下跌。不過,市場對于二季度的表現持謹慎樂觀態度,預計將迎來季節性改善和需求回溫。此外,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集裝箱租賃業務也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報1436.30點,相比1月初的高位下跌超過42%。具體到航線,上海港至美西、美東基本港的市場運價分別較1月初下跌了54%和48%,顯示出市場恢復不及預期,遠洋航線運價持續下行。
在航運企業傳統的長期協議簽訂時期,許多業內人士建議企業應避免過早鎖定長期協議,企業應保持選擇的靈活性,以應對市場變化。
為了緩解運價下跌的趨勢,船公司采取了取消航次等措施。根據航運咨詢機構德路里的數據,未來五周內,全球主要航線預計將取消47個航次。然而,由于需求疲軟和運力過剩的雙重壓力,這些措施的效果可能有限。
航運咨詢機構德路里分析認為,4月全球運力預計將較2月增加31%,運價下行趨勢可能持續。不過,瑞達期貨表示,當前正處于航運傳統淡季向旺季過渡的時期,
船公司的漲價策略可能對運價形成一定支撐,短期內運價或有回暖跡象。隨著制造業產能的逐步恢復和外貿出貨量的季節性回升,現貨運價有望進入筑底企穩階段。